(杂名)Śama,菩提树之异名。智首四分律疏九曰:“舍摩者,菩提树也。”翻梵语九曰:“舍摩,译曰寂静。”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指肚脐下,即脐下约一寸之处。于坐禅之际,将体气集中于此,令心不散乱,并可收治病之效。或谓约在肚脐下二寸半。此...【独影境】 唯识宗所立的三类境,即吾人心识所缘虑的对境,依其性质而分为三类。所谓独影境,独者,简别于本质;影...又作鸠摩罗伽天,华译为童子天,因此天之主不但是初禅天的梵王,而且其面貌犹如童子,故名。...【不正知】 p0320 显扬一卷九页云:不正知者:谓于身语意行,不正了住,染污慧为体。能障正知为业。乃至增长不正知...(术语)犯小乘戒之四重罪,大乘戒之十重罪也。...(譬喻)华者喻也。又假之义也。如人为获果实而植树,正得其果实,兼可得华,华即华报也。如此众生植善恶之业因,正...于真言宗所说十住心中,不立优劣深浅,由真言实义,故人、天、鬼、畜等悉为平等之法身。此有二义:(一)曼荼罗种性之...谓众生本具之佛性(本源),清澈澄净犹如明亮清晰之大圆镜,而了无染污。此系圆觉经之语,乃极言本性之清净无著。 ...道一,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禅师,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县)人,俗家姓马,后人尊为马祖。他幼年依资州处寂出家,从渝州圆...【等恶】 p1118 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等恶者:谓于苦受,起瞋恚故。...(杂名)墓也。秦晋之代,谓冢为坟。积土而高之墓也。...佛说出家功德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对人对己都有伤害,应该加以避免,办公室里却仍然常常发生言语暴力。出...
【猪肉】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牡曰,牝曰彘,子曰豚,牡而去势曰。生江南者,谓之江猪,唯肉无毒。多食闭血脉,...
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 圆: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从前,印度有座寺院,里面住了四位神通广大的道人。城里,有四个居士对于道人的修行十分景仰,他们固定到寺里请法,...
菩提心的别相有十个。 一念佛重恩故;二念父母恩故;三念师长恩故;四念施主恩故;五念众生恩故;六念生死苦故;七...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通、别、圆四种教。 藏是三藏教。藏教和通教呢,都有三乘,声...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直心是什么样子...聪明的一休是很招人喜欢的,喜欢他的中国人可能有好几代了。一休和尚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生于l394年,是后小松天皇...
舍摩
【佛学大辞典】
上篇:舍勒 | 下篇:舍摩梨 |
一无常想 二苦想 三无我想 四食不净想 五世间不可乐想 六死想 七不净想 八断想 九离想 十尽想 次八念而辩...
丹田
独影境
拘摩罗天
不正知
犯重
华报
秘密佛乘十住心
本源清净大圆镜
道一(709—788)
等恶
坟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办公室的两舌与中伤

常啖人间肉鲜美,谁知盘盏肠食毒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竿影见佛法

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

梵网经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