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禅林之语。住持有事故或临时祈祷放免晚参(夜之坐禅也),是云放参,即鸣钟三下,谓之放参钟。见象器笺九。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Sunaksatra,巴利名 Suna-kkhatta。音译作须那呵多、须那刹多罗。又作善宿。系释尊为太子时所生之子。出家后,...(术语)以名佛说法华经之实智,是即诸佛之实智也。能证平等之理性,故曰平等。众生齐得此智慧,故曰平等。法华经见...“毕竟断”之对称。系经部所立。依有漏道之力,暂时抑止烦恼之种子,故触缘乃再为现行。 p5463...【无恒性】 p1052 瑜伽八十六卷一页云:自体系属,有限住寿,故无恒。...【斯陀含果】 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三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番...【第二静虑根本】 p0967 显扬二卷四页云:如经又说:卽此身中,于一切处、无有少分等持所生喜乐所不遍满者;是谓第...又作戚欢随烦恼。小乘分随烦恼为戚随烦恼、欢随烦恼二种。戚随烦烦恼,又作戚行转随惑。戚,忧戚之意;即随惑现行时...梵名 Gopa。(一)为佛陀入灭后百年顷,出世于印度之阿罗汉。称为瞿波阿罗汉(梵 Gopārhat)。著有圣教要实论,提倡...【名言非依相立】 p0590 瑜伽七十三卷二页云:若谓诸相自性安立,卽称其量,假立名言;此假名言,依相而立;是...圆教的法身佛,即毗卢舍那佛。...(流派)十种外道之一。六师中删阇夜毗罗胝子之所计也。谓不必求道,经生死劫数,则苦尽而自得涅槃,如缕丸转高山,...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佛说弥勒下生经...维摩诘所说经...
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是我们出家人的自恣日。佛陀规定僧团出家的弟子在夏三月雨季的时候,不去托钵。由于下雨不方便...
谦让是一种美德。儒家讲:谦谦君子,必以自卑。如果做人能从谦下做起,很容易进步。佛陀在因地里行菩萨道时,也多为...
我们归依佛、归依法了,就要观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你才能看得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的困难、我...
遗憾的事是恨错难以补救,后悔不已也。如一句话令人难堪,既是说了出口就难以收回,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和感情,纵使后...
《法华经》讲,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佛可以长久住世,但是为什么不长久住世?如果长久住世,众生看到佛常常在这里,...
息心,就是把追求世间五欲六尘的那个心止息了,隔断尘缘了,因为那都是梦幻泡影的、轮回的内容。这就是狂心顿歇,歇...
【经文】:又若家内遇大恶病百怪竞起。鬼神邪魔耗乱其家恶人横造口舌以相谋害。室家大小内外不和者。当向千眼大悲像...
接到了你写给明道法师的信,悉知你的第三子,年纪才二十岁,却忽然夭折,对此我不禁非常地感慨叹息。何况你已经教养...
放参
【佛学大辞典】
上篇:放光动地 | 下篇:放逸 |
(杂名)池名,在忉利天上。六波罗蜜多经二曰:善法堂中众议长隔,曼陀枳尼殊胜池水沐浴无由。慧琳音义四十一曰:曼...
善星
平等大慧
损伏断
无恒性
斯陀含果
第二静虑根本
戚欢随烦恼
瞿波
名言非依相立
圆佛
不修外道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能从谦下做起,就很容易进步

【推荐】一切都顺利,其实祸根就种下了

【推荐】勿做人生遗憾事

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

息心贞信之士

家中有恶病口舌,当诵大悲神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