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Aniruddha,阿那律之新称。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行者安心修道,或四大有病,因观心息鼓击发动本病。或时不能善调适身心息三事,内外有所违犯,故有病患。夫坐禅之法...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三德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以上两者互相配对,则法身是法身之德,报身是般若之德,应...(名数)一内色,眼耳鼻舌身之五根也,是属于内身,故名内色。二外色,色声香味触之五境也,是属于外境,故名外色。...指华严经之本尊。即证得大方广理之佛。大,包含之义;方,轨范之义;广,谓体极用周;佛,谓果圆觉满。[华严经探玄...总摄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之菩萨。此尊一身兼具三十七尊之妙用,顶上放金刚威怒光明,左右第一手各结智拳印,左第二手...【尼民陀】 此云持边。七金外边,护持围绕余六山故。...(1914~ )福建福安人,俗姓李。法名圣光。字伯圆,号绿野。十九岁时依福安县狮峰广化寺静绳和尚披剃;二十二岁受...系密教根据六字神咒经、请观音经,为祈求调伏或息灾所行之修法。又称六字法、六字供、六字神咒、大吉祥六字章句。六...【无寻无伺】 p1065 瑜伽三十三卷十页云:无寻无伺者:一切寻伺、悉皆断故。 二解 法蕴足论六卷三页云:无寻无伺者...(人名)Ānanda,阿难陀之略。译曰欢喜,庆喜。斛饭王之子,提婆达多之弟,佛之从弟,十大弟子之一。生于佛成道之...(术语)十四过之一。对于立者而难其无喻证明之过失也。...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常,终会衰败,应当舍弃自私,无私奉献;名气无常,终会失去,...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人会有三种观想,是哪三种呢?所谓欲想、瞋恚想与杀害想。比丘...
从带业与消业往生说起 学佛修行,主要努力的目标何在?依现况看来,似乎都为了解决宿业,往生净土。传统的净土宗大...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为禅、教、律、密、净五宗,并指明净土宗为各宗的归宿: 如来...
谓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于世间,而做善友,劝发诱掖,开示教他也。 (一)、遭苦不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
我们今天在抉择一个生命体,不管你遇到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一只蚂蚁或者一只鸟类的众生,你怎么判断这个众生,他...
布施如果附带不合理的条件,是可以不接受的。这是为了要帮助对方,舍弃不好心念的做法,让他真正安住在布施的善法中...
五花箭者、皆烦恼所摄,谓诸魔王,有神通力,由见修行人内心有烦恼故,即投之以相当烦恼之箭: 一、我慢行箭,多中...
阿泥律陀
【佛学大辞典】
上篇:阿若憍陈如 | 下篇:阿祇梨 |
指天魔与佛陀,系对举极恶与极善者。摩诃止观卷八下(大四六·一一六中):“魔界即佛界,而众生不知,迷于佛界,横...
病
三身三德
二种色
大方广佛
大胜金刚
尼民陀
伯圆
六字经法
无寻无伺
阿难
生过相似过类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推荐】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地位无常,终会衰败

心中若存这三种念头,将会招感三恶道的苦报

走出宿命的阴影

净土法门之超胜

菩萨有七事利乐一切众生

如何从讲话中知道这个人的福报

因布施而起的贪爱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