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一、身受,眼等五识之苦乐舍也。二、心受,意识之忧喜舍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不净观与舍无量所治欲贪差别】 p0347 大毗婆沙论八十三卷三页云:如契经说:修不净观,能断欲贪;修舍无量,亦断...(修法)总言真言宗一切之灌顶法。别之则为五种三昧耶中第五之三昧耶。是受传法阿阇梨位后之秘密灌顶也。此灌顶为见...(一)心性广大,能容摄万象,犹如大虚空,故称心空。吽字义(大七七·四○六上):“无始以来,本住心空。” (二)谓...(杂语)经文之证据也。大乘义章三曰:先定其名次引文证。...(529~559)北齐初代皇帝(550~559 在位)。名高洋,庙号显祖。在位时佛教隆盛,设有僧官管辖僧尼四百余万、寺院...(术语)心性作用之一。浮事物之相于心上,以为起言语之因者。与一切之心相应而起。俱舍论四曰:想,谓于境取差别相...(杂语)谓吾身之死后也。无量寿经下曰:寿终后世尤深尤剧。...(仪式)人间之中阴,身如童子之形,且必以七日为一期而生于本生处。若于七日之终,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日,至第...【教勑】 p1013 瑜伽六十八卷八页云:云何教勑?谓佛世尊、毗奈耶中,勑诸苾刍、舍不善法,增长善法。当知是名略说...何等坏灭相?谓诸行生已即灭,暂有还无故。...(一)位于河南洛阳县东(故洛阳城西)。东汉明帝时兴建,或谓建于明帝永平十八年(75)。相传为我国最古之僧寺。由于...(印光大师校印本)...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
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 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和无诤观念,是可以避免的。 不论是僧团或是其他团体,想要做...修净土宗,你要做两件事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不能让你的业太重。我们讲过,临终的感应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智者大师这样的一个天台宗的祖师,号称后释迦,临终的时候问他修行的品位,他说自己如果不领众就一定会得六根清净位...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与事,困难是难以回避的。应对得体,...
识是心识,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识是有分别的,佛的智慧是无分别的。凡夫与圣人的分界,就在有分别与无分别。有分别妄...团体的领导者有两种型态:一种是权威型,在他的领导下,部属多半敢怒不敢言,不敢不接受领导,因为不服从的话,也许...问: 弟子有一些疑惑,为何弟子越是拼命念佛,烦恼越重,脾气越大,究竟是为什么,是弟子不适合学净土法门吗?请慈...
二受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二空观 | 下篇:二受业 |
(杂语)即俗所谓求签也。幸蜀记曰:王衍祷张恶子庙,抽签得逆天者殃四字。剑南诗自注曰:予出蜀日,遣僧乞签于射洪...
不净观与舍无量所治欲贪差别
秘密灌顶
心空
文证
北齐文宣帝
想
后世
中阴法事
教勑
坏灭相
白马寺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带业往生,你不能带着重业

【推荐】弥陀经中「一心不乱」与「系念不乱」

为人处事当宽厚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