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三种得之一。亦云牛王引前得。谓如车前牛行,能得立于前引所得之法来也。吾人得善恶之诸法,由此法前得。善恶之法以力强故,于法之现在位未来之前既得此法也。无记法者无得。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亦名:忏六聚法篇 子题:二种智、忏摩、忏悔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忏六聚法篇第十六。(一、叙来意)(一、叙意引...亦名:破戒和尚授戒 资持记·释足数篇:“受戒法中,有从破戒和尚受戒,后生疑问佛,佛为决之。生疑有四,故成四句...谓有漏善。及无覆无记法。是名中界。...袈裟之美称。以其无烦恼之垢染,故称无垢衣。释氏要览卷上(大五四·二六八中):“如幻三昧经云:无垢衣,又名忍辱...【智】 智谓于事理作决断也。《大乘义章》卷九:‘慧心安法,名之为忍。于境决断,说之为智。’《成唯识论述记》卷...(名数)性相门分别因果之相,因分六种,果分五种:一、异熟果,以恶业招来世三恶之苦果,以善业招来世人天之乐果。...依圆教所谈,法身、般若、解脱等三德与空、假、中等三谛之义理、德用虽各相异,然圆融相即,不离一味。一即三,故为...梵语 bodhisattva-caryā。(一)菩萨之修行。即修六度万行,圆满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之道。故菩萨道乃成佛之正因,成...(名数)缘觉之所观也:一、蕴善巧,为五蕴。二、处善巧,为十二处。三、界善巧,为十八界。四、缘起善巧,为十二因...甘菩遮,梵名 Kamboja,巴利名同。意译为可爱、好、胜。又作剑洴沙国、剑摩耆国、甘谟惹国、剑菩提国、剑浮沙国、剑...(术语)因明之宗支,如言声无常,以声之体为有法,一云前陈,亦云所别,以无常之义为法。一名后陈,亦云能别。...(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尔时三十三天...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
最难的是劳而不怨。大家常说,做事要任怨,经验告诉我们任劳易,任怨难,多做点事累一点没有关系,做了事还挨骂,这...
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自东汉到唐末是由萌芽而达灿烂的时期,由四代到现时是由凋零而至枯槁的时期。所以衰落的主...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学佛修行的基础。 (1)戒: 从消极面说,戒是止一切恶。诸恶不...
很多人问能不能算命?俗话说,生死有定。佛法也讲业力。人当然是有命运的。人的命运,通过一定的方法,也是可以进行...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但行者不能盲目随便依止。若错误地依止了毫无修行证量的邪师,反而堕落更快。末法时代邪师...《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火之患。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
俗夫之人,看事看物,系含意识意色情感。而菩萨之伟大,无意识界,唯慈悲心。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自是...
【原文】 宋儒有言: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 此说高明者自知其谬,庸劣者遂信不疑。开邪见门,塞圆乘路,言不...
法前得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法要 | 下篇:法后得 |
【五事三三摩地及与彼境分别】 p0292 瑜伽七十二卷十四页云:问:如是五事,几是空,是空境?几是无愿、是无愿境?...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第十六
从破戒和尚受戒
中界
无垢衣
智
异熟等五果
非三非一
菩萨道
十善巧
甘菩遮国
所别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想要做大事,既要任劳更要能任怨

论佛教徒的修养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小心你的念头,它正在改变你的命运
当今邪师的十九种典型表现
为何相爱容易相处难

念念着相执情,故念念起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