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法者法规,度者度量也。无量寿经下曰:“都无义理,不顺法度。”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五处为苾刍等所不应行】 p0289 瑜伽十六卷二十三页云:于五处远离者:谓所行无犯。略有五处,诸苾刍等、非所应行...(术语)通教十地之第十位。谓第九地之菩萨最后顿断烦恼所知二障之习气而成道之位也。...略称俱生。即同时并生起而不相离之法。依俱舍论卷四谓,诸法中有决定俱生者。在欲界,极微聚最少,犹与八事(能造之...六波罗夷之略称。大乘之十波罗夷中,除大小乘共说之四波罗夷者。指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术语)凝然圆寂之涅槃也。寄归传四曰:令学四真,证圆凝之两得。...谓由七宝所成之莲华。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八中):“得生无量寿国,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p124...【任持增上】 p0634 杂集论五卷七页云:任持增上者:谓风轮等于水轮等。器世间于有情世间。大种于所造。诸根于...(术语)真宗之安心。谓为弥陀佛所摄取而大欢喜之心也。教行信证三末曰:大庆喜心,即是真实信心。...【四谛义理】 苦、集、灭、道四圣谛,即是因果道理。此因果有染净二门,苦、集是杂染因果,灭、道是清净因果。苦、...指菩萨化导众生证入正道之四种法门。据大宝积经卷十三载,即:(一)入禅思门,谓菩萨将说法时,先入禅定观察众生之根...子题:犯通、举通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若自恣者,准说戒中,别堂作法,送筹合唱。若通作者,僧自恣已,五德来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金光明最胜王经...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在我们青少年的时候,追求事业、追求五欲六尘,我们是很少想到父母的。所以我们在这...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像有些像有胡须,那就是男性的形象;还有一些像就是一个...
大家在家庭里,夫妻之间、儿女之间、父母之间要互让互利,要以爱语就是喜欢听的语言给他讲,即使犯错误也不要火冒三...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假设没有第七意识,你会说:那我为什么会有欲...在您的印象中,也许屠宰场只是一个把动物变成肉的地方,但是如果您有机会到这个人间地狱去走一趟,您可能会大惊失色...
悟前与悟后,从事相看并无甚区别。人人鼻直眼横,个个吃饭打眠。悟者在日常生活中与未悟者一模一样,如《金刚经》云...
关于弥勒佛的一些情况,北传的四部《阿含经》中,除了《增一阿含经》谈得比较具体,其他三部经典要么是没有记载,要...
请我们看具缘成犯。在淫戒有四种情况,是成就犯戒的根本。 从意乐的角度有两种: 第一个是正境。正境我们在律上简...
法度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法帝 | 下篇:法施 |
【广大苦中复有四苦】 p1325 瑜伽四十四卷十二页云:广大苦中,复有四苦。一、长时苦,二、猛利苦,三、杂类苦,四...
五处为苾刍等所不应行
佛地
俱生法
六夷
圆凝
七宝华
任持增上
大庆喜心
四谛义理
四事法门
沙弥自恣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安法师: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为何用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

人与人之间要用爱语来摄受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亲历动物屠宰现场

略述禅者悟后是何光景

弥勒菩萨下生后的世界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