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禅林之目。师之兄弟也。见象器笺五。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业有六种果】 p1220 显扬十九卷四页云:如是等业、当知有六种果,三种位。六种果者:谓可爱果、不可爱果、清净果...(界名)十六小地狱之一。长阿含第十九地狱品曰:久受苦已,乃出豺狼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罪所牵,不觉忽至...患病之谓。单称病。众生之病皆由于有四大所成之有漏身。一大不调,生一百零一病,四大不调则生四百四病。病起之因缘...(神名)Viśāla,神王名。佛祖统纪三十七曰:染武帝天监元年,帝梦释迦檀像入国,乃遣郝骞等往西竺求之,(中略)...(杂语)适意也。俱舍论一曰:可意及不可意。涅槃经疏五曰:可意果。...即往返答覆以阐明法门之义理。(一)质问者与解答者分别相对交换议论。经典之体裁多为佛应答他人请问而说法之形式,论...根本的教法,如一乘教是,为二教之一。...(地名)天台之别山,韶国师示寂之地也。所集之禅要题,谓之韶国师莲华峰语录。见祖庭事苑七。...(地名)Vimalā,江名。译无垢。翻梵语九曰:毗摩,应曰毗磨罗,译曰无垢。善见律十二。【又】(天名)Vimalā,译...(一)习气果与报果。相当于等流果、异熟果。(一)由宿世所习善恶之气分,而感于今世之果报,称为习气果,又作所依果。...(譬喻)譬五欲之害身俱舍论一曰: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诸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问: 如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阿弥陀佛能带他往生西方吗?当他死后子女其中一人请了法师为他皈依三宝,他能带业往生吗...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给弟子们说法,有一个好像是怀孕的妇女来到了佛说法的地方,她手指着佛就骂:...
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衣取蔽形,莫贪齐整;食取克馁,莫嗜美味。意即:著衣遮蔽形体,莫贪图庄严华丽;饮食为...
佛在楞严经中指出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纯想即飞(生天),纯情即堕,情多想少要堕入三恶道,而人道则是处在情想均等的...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
南华禅寺韦驮菩萨圣像 众所周知,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只要我们一心如...
看那无思无为前,如何是本来面目?四威仪皆可参,要以坐为正;动静闲忙皆可参,要以闲静为正。于忙时不可厌忙,于有...
一次上山,有道友问师父:为什么这个世间常看到好人不得好报? 师父说:因果错综复杂,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生,如果...
法叔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法定 | 下篇:法社 |
(术语)无田相之袈裟云缦衣,为令缦衣作田相,于衣上贴附条数,是曰贴相。释氏要览上曰:十诵律云:比丘居山野,许...
业有六种果
剑树地狱
病患
毗舍罗
可意
问答
本教
莲华峰
毗摩
二果
五箭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最上乘论
【大藏经】大宝积经
半信半疑的人能否往生

佛陀遭诽谤的因果故事

饮食为止饥渴,莫贪图美味佳肴

情重是堕三恶道之因
彻悟大师:净土宗修行纲领

韦驮菩萨入梦示警,商人居士巧结善缘

工穷力极本来面目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