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名)Dānavat,神名。译曰有施。慧琳音义二十五曰:“陀那婆神:陀那此云施,婆言有,此神得有施名。”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言等三种熏习】 即三种习气,一、名言习气。名相概念熏习阿赖耶识所形成的种子,成为现实各种事物的原因;二、...(地名)国名。属于北印度境之迦湿弥罗国,僧徒学大乘。见西域记三。...亦名:亡人物重单嘱授、亡僧物重单嘱授、亡五众物重单嘱授 子题:嘱与众多人最后人得、授与众多人在前者得 行事钞·...【摧伏】 p1298 瑜伽八十四卷十八页云:又摧伏者:谓与未生士用生相违故。...亦名:劝增缕戒开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犯者,减少求,从亲里索,出家人索,他为己者。”资持记释云:“不犯...亦名:塔下坐留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塔下坐食已,留食及草污地而去。以过白佛,因制不得...系善财童子(梵 Sudhana-?resthi-dāraka)历参五十五善知识时,南行至名闻国,于自在主善知识处所习得之法门。自在...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为四智: 一、大圆镜智 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此智变...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三载,当劫增之时,于赡部洲有四种增盛出现,即:(一)寿量增盛,谓劫末时,赡部洲人之寿量减至十...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以上五者叫做五分法身,戒者防身之恶,定者使心不乱,慧者破妄证真,解脱者离诸系缚而...系缚的意思,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系缚众生的身心,使不能解脱,永沦生死。...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
一念相应一念佛,体现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本质特点:以佛的果地觉作凡夫修行的因地心,因心果觉相互互动、感应、沟通。...
不管执事(执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务大众的人)也好,同学也好,我觉的培养慈悲、谦下、进取、承担、责任、自信、成...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看过一则中国禅宗公案故事。 有一位公差,押解着一名犯人去京城。犯人是一名犯了戒规的和尚。路途很远,负责任的公...
母亲最近身体不适,我便请了假陪她去看大夫。公交车上下来,由于从站台到医院的大门还有一段距离,时间也还充足,我...第一讲 三皈五戒 念佛常识 我常想假定全世界人人能受三皈,持五戒,再老实念佛。立时即可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把这...
在唯识学,它把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人,分成五种种性: 第一个定性声闻。 有些人一接触佛法,佛陀说了无量无边的法,...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看得起自己。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
陀那婆
【佛学大辞典】
上篇:陀那 | 下篇:陀那伽他 |
(杂语)Nakhapaśyāmi,比丘答猎者之辞也。有部毗奈耶二十八曰:若猎者云:我不疲倦,我问走鹿。即应先可自观指甲...
名言等三种熏习
乌剌尸
亡物重单嘱授
摧伏
劝织师增缕戒开缘
塔下食污地戒缘起
算沙法门
四智
四增盛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结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念佛相应的秘诀

为大众服务应该要有慈悲心

「水观」应该怎么修呢
我们忙的到底是什么

【推荐】莫以善小而不为
律航法师《念佛入门白话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