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念佛之后所唱之回向文也。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之十六字,为观无量寿经之文。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信行,是我国隋代倡导三阶教(佛教一个支派)的一位大德。俗姓王,魏郡(今河南安阳)人。十七岁时,出家于相州(今安阳...又名五恶见,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身见是执著五蕴假和合之身为实有;边见是偏于一边的恶见,如有...(术语)外道之邪执见也。俱舍论三十曰:应舍盲闇诸执恶见所为求慧眼。...(杂语)印度人亦称我国曰真丹,与震旦,神丹。皆异译之字也。西域记曰:翻摩诃支那为大汉国,或谓日出东隅,其色如...(术语)弥陀之名号,为恶人成佛之法,其功德之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谓之名号不思议。...又名四无所畏,无畏是教化他人的心没有惧怕。有佛四无畏与菩萨四无畏两种。...(经名)一卷,元魏法场译。佛应长者子之问,答生天乃至佛会各有五事。...(杂语)剃头被袈裟之形。...(1899~1983)四川内江人,名爰。为当代最杰出之中国画家,蜚声国际,世人推崇其画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其诗文、...【色等皆剎那灭】 p0570 杂集论六卷八页云:问:前说无常皆剎那相;此云何知?答:如心心所是剎那相,当知色等...子题:定其轻重取究竟者莫不齐五、定其来报年劫远近者莫不齐六、定其果由因成自有因不感果者莫不齐七 戒本疏·七聚...毗尼日用切要...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悲咒修持仪轨...
有师言: 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调,故多诸疾患。此由心识上缘,故令四大不调...【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劝君早发西...
现前难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 什么叫现前难行?就是说,菩萨遇到了怨家,彼此间有怨恨的这个有情众生,菩...
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映现代人涵养的一面镜子。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人的行坐举止有良...
表面看来,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了不相涉。但如果把医学的范围放大了,作广义的讲,佛学也是医学;就是各种宗教...
若时不随顺,则都无所爱,尔时起贪爱,唯同于贸易。---中观四百论 偈颂直解: 若观察时,对于不随顺自己的孩子,则...
大乘法教导我们的事很多,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像《涅槃经》上说,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涅槃经》上说有四种法...
度众生一定要发四无量心,在度的同时要达到能、所双亡无能度的人,也无所度的众生,即《金刚经》上所说无我相,无人...
念佛回向
【佛学大辞典】
上篇:念佛 | 下篇:念佛门 |
爱取润业爱能润业,取支亦尔。且依初后,分此二支。要数溉灌,方生有芽。譬如麦时,时时受润而得生长。虽诸烦恼,皆...
信行(540—594)
五见
外执
真丹
名号不思议
四无畏
辨意长者子所问经
僧形
张大千
色等皆剎那灭
五篇七聚离分品位之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调适四大,除众病的方法
南无阿弥陀佛即六字真经

菩萨遇到怨家该怎么做

行坐举止的礼仪规范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是爱,还是交易?

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