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真如之异名。梵语舜若多Śūnyata,译曰空性。真如为离我法二执之实体,故修空观而离我法二执之处,真如之实体跃然而显,即依空而显之实性,谓为空性。非谓真如之体是空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言舜若,可说如空,名舜若多。如是空性,即是二空所显实性。故言空者,从能显说。二空之性,依士释名。言真如空,未善理故。”同序曰:“空性了义,几乎息矣!”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种类生死】 p1260 瑜伽八十六卷十二页云:有情世间、名种类生死。...【非福业】 p0712 瑜伽九卷七页云:非福业者:谓感恶趣异熟,及顺五趣受,不善业。 二解 俱舍论十五卷十二...一大慈 二大悲 次十八不共法而辩大慈大悲者。诸佛得十八不共法等法。常在大慈悲住故。慈善根力。普熏三业。于十方...佛学大辞典引华严疏钞云十魔: 一、蕴魔 色等五蕴,为众恶之渊薮,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二、烦恼魔 贪等...(菩萨)谓弥勒菩萨。弥勒译言慈也。...谓圆满无缺之教法,指三乘中之佛乘。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佛乘(菩萨乘),系佛陀就众生根机之利钝所立之三种教法...(杂名)极乐国土之宝树也,行列七重。故曰七重之行树。阿弥陀经曰: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1、求法之心很深重。 2、志求高深佛果的心。 3、深信佛的本愿,毫不怀疑。...思惑前文已叙,兹再总述概要。谓思惑有八十一品,所谓三界分为九地,欲界合为一地,四禅四定为八,共为九地。欲界一...钵头摩,梵语 padma,巴利语 paduma。意译作赤莲华、红莲华。又作钵特摩华、般头摩华、波头摩华。其学名为 Nelumbi...【加行精进】 p0526 如一切种精进中说。 二解 无性释七卷十二页云:加行精进,谓加行时,如所意乐,勤修加行。卽是...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
《楞严经》前面的三卷经文,佛陀等于是讲到了大乘佛法胜义中的真胜义性。也就是在整个大乘的教法当中,对生命的解释...
打坐时如果有任何善恶境界现前,都不要执着。告诉自己,这是识心幻现,要坚住正念。即使是好的境界现前,也不要理它...问: 佛法的重点在哪里?念佛法门要注意什么问题? 慧律法师答: 诸位,佛法不是什么法门的问题,法法是平等的,念...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则或有之。但随缘即已,咸淡了不分别。不以淡则生嫌,咸则起...
万事万物各有因缘,互相资助,一体不能分开;因缘又是变化的,因果相续,法法相资。对万事万物作如此观察,就叫如幻...
【原文】 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人生中的处世智慧与道理。因为,真正豁达的人,是懂得超脱;...
《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位国王,是个虔诚的优婆塞,也有修行功夫。 他问佛陀:我常需要处理政务,有时甚至不得不领兵...
空性
【佛学大辞典】
上篇:空法 | 下篇:空定 |
【道宠】 北魏时代僧人,俗姓张,名宾,道宠为其法名,其生卒年代不详,约为公元五六世纪之间,少有才艺,与李范同...
种类生死
非福业
大慈大悲
十魔
大慈尊
圆乘
七重行树
深心
思惑
钵头摩华
加行精进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打坐时出现幻境,该怎么办
念佛法门要注意些什么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