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遮遣曰空。建立曰有。论理上正反对之二门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声闻乘】 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五乘之一。指能成就声闻果之四谛法门。乘为运载之意,指能乘载众生至彼岸者;即...(术语)体常一而有主宰事物之作用,为我之义。唯识论一曰:我谓主宰。...【五种界】 p0256 显扬五卷四页云:界义者:谓五种界。一、器世界。二、有情世界。三、法界。四、所调伏界。五、所...指修行有三种得益:(一)又作种熟脱。乃就所化实益之因果始终而分三类,亦即众生始于心田种下佛种,至最后得解脱,可...(术语)Kumāra-bhūta,又作鸠摩罗浮地,鸠摩罗浮多地。译曰童子地、童真地、童相地等。通为菩萨地之总称,别称初...济缘记释云:“义加中,初科,初结数反古。必下,正示义加。义有归者谓归不足。注引舍戒,睡狂如上,出在他部;醉及...(天名)忉利天之主也,居须弥山之顶喜见城,统领他之三十二天(忉利天译三十三天),梵名释迦提桓因陀罗Śakra d...(术语)余者残余,蕴者五蕴,谓已脱分段五蕴,而余未变易五蕴之菩萨身,又言最后身之二乘及菩萨。...(异名)地狱名,十六别处地狱之一。见正法念经六、往生要集上本。...【五苦】 五苦指五种苦恼,而经论所载诸多异说,如《五苦章句经》所举的五趣之苦,为:诸天苦,一切天人皆受生老病...(名数)行事钞下二曰:今故约食时立观以开心道,略作五门,明了论如此分之:初计功多少量他来处,二自忖己身德行,...(龙藏本)...劝发菩提心文...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这句话或许想要告诉我们: 如果不注重内在修养,只关心外在的东西,想...
我们知道,佛陀在出家的过程是远离人群的,这个过程是可以接受,因为他必须有这个过渡。佛陀得到中道以后,他就从山...
《华严》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此则如清凉云,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故。《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好,这个玄门我们给出的...
念佛之人,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临终决定往生西方,非预为眷属说临终助念,及瞎张罗,并哭泣之利害不可。...佛陀时代有一段故事――佛陀来到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摩伽陀国的阿阇世王子听信提婆达多的唆使,决定要夺取王位 阿阇...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三十七于他有苦不为拔 《集颂》:疾病、根残、体缺肢,远行、疲困身苦四。五盖四障八寻思,不赖他...
(第一讲) 好,诸位,我们一起合掌。 还是依旧,先念三皈,请大家,各称法名。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三称) 南无...
《法华经》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 那么什么是权法呢?权法就是在因缘上的修证。佛陀为了满足...
空有
【佛学大辞典】
上篇:空生空死 | 下篇:空有二执 |
又称尼僧正。即由官方任命来统制比丘尼众之尼僧职称。多行于南朝。据比丘尼传卷二载,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任...
声闻乘
主宰
五种界
三益
鸠摩罗伽地
不足数义加二人
帝释
余蕴
恶见处
五苦
食时五观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及时回望自心,做精神富足之人

佛陀为什么没有主动说法,而是等待众生祈请

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

劝父母往生西方是为大孝
以德报怨的国王

五盖四障与八寻思

宏海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