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密教之标帜,右手为智慧,左手为禅定,故以箭配于慧。以弓配于定。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不死寻思】 p0325 瑜伽八十九卷十页云:心怀染污,攀缘自义,推托迁延,后时望得,起发意言;余如前说。是故说名...(术语)僧为僧伽之略,多数之比丘和合为一团也,译曰众。僧众为梵汉双举之熟语。名义集七曰:普集僧众。...亦名:法食二同界结法、结同法利界法、同法利界结法、二同界结法 子题:法食二同界 随机羯磨·诸界结解篇:“尔时有...(植物)嗢钵罗之略。玄应音义二十一曰:乌没切,旧言优钵罗,此云黛花也。见沤钵罗条。...(物名)同于欢喜丸。供欢喜天者。又持于欢喜天之手者。...即将经典所立之经题概分为三种单项、三种复项、一种三项皆具足者,共为七种,以区别各经确立经题之旨趣。故又称七种...(流派)以吠陀为主之梵志,即韦陀论师也。大日经疏一曰:且如有人志求五通智道,即从大悲胎藏现韦陀梵志形,为说瞿...法相宗所立如来四智之一,即转眼、耳等前五识所得之智。此智欲利乐诸有情,以成就本愿所应作之事。...【上根】 指上等根器,即眼、耳、鼻、舌、身等诸根之上利者,或修行佛道之能力特优者。又指‘信、进、念、定、慧’...系记述有关神佛灵妙、应验利益事例之书籍。又称验记、感应传。佛教之灵验记,见于晋代之小说类者,如王琰之冥祥记、...【一切如来由三事平等】 p0017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卷二页云:问:若尔;施设论说,当云何通?如彼说一切如来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毗尼日用切要...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
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求净土,是人来生多感富贵之报,亦多为富贵所迷,或至造业堕...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成了谋食。你念念谋食,但你命中没有,谋也谋不到啊;你命中没...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品,偷大招祸, 偷人之物,折已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亏。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
再介绍唯识的观法:唯识五重观。怕初听同学不了解,我浅浅的说。 第一、遣虚存实观 虚就是遍计执、执着。怎么虚呢?...
从前有两位太学生,同年同月同日同个时辰出生,又同年分发官职,只隔一个省。 他们两个人互通消息,以明白彼此的吉...生命本需要凝视与倾听,凝视朝来暮去,看兴亡多少事;倾听物语人声,思聚散岂无凭! 生命本需要宁静与淡泊,宁静时...
大约400年前,有一位叫莲池的高僧。有一回,他看见有个人拿着撺在竹条上的一串蜈蚣它们正在苦苦挣扎。莲池问,请您...
昔日佛陀开示:诸佛为度众生故,方便示现涅槃,实而不灭度,常住此说法。为使弟子们更深入体会此理,继而以故事善巧...
定弓
【佛学大辞典】
上篇:定窟 | 下篇:定聚 |
(术语)言十念授受,师资相承之法。...
不死寻思
僧众
摄僧法食二同界结法
嗢钵
欢喜团
单三复三具足一
韦陀梵志
成所作智
上根
灵验记
一切如来由三事平等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大智度论

偏重于持戒修福的危险
别把福报提前挥霍完

偷人之物,折已之福

唯识五重观

惜福长寿,奢侈短命
匆忙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莲池大师和蜈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