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六行观之第四。观初禅上胜禅定之乐,与初禅禅味之乐,忻因胜果胜也。大藏法数三十四曰:“既厌欲界下劣贪欲之苦,即忻初禅上胜禅定之乐,是为因胜。复厌欲界饥渴等苦,即忻初禅味之乐,是为果胜。得乐胜苦皆须忻喜也。”(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谏瞋舍三宝者,素欲投邪,待愤方显。若不陈谏,女族无晓故也。”济缘记释云:“即六群尼,趣...【别解脱契经】 p0688 瑜伽八十五卷一页云:别解脱契经者:谓于是中,依五犯聚、及出五犯聚,说过一百五十学处...波斯匿,梵名 Prasenajit,巴利名 Pasenadi。又作钵逻犀那恃多王、钵啰洗曩喻那王。意译胜军王、胜光王、和悦王、月...亦名:含注戒本 含注戒本·序:“原夫正戒明禁,唯佛制开,贤圣缄默,但知祇奉,故律论所述,咸宗本经,自余位班,...何等增上意乐行菩萨补特伽罗?谓十地中所有菩萨。...指云门宗之三高僧。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7),韶州(广东)云门山有三禅师:浮休允若、断江觉恩、休耕逸。三师常...(名数)此系入于见道观四圣谛而生,无漏之法忍法智也。名曰十六心。唯识宗谓十六心悉为见道,俱舍宗谓前十五心为见...(1352~1431)日本临济宗佛画师。淡路(兵库县)人。号破草鞋、赤脚子。师事东福寺之大道,后任东福寺殿司,故世称...禅林用语。指彻底大悟之无位真人。从容录第四十九则(大四八·二五八上):“普化便翻斤斗,龙牙只露半身,毕竟人是...(术语)同法藏。诸种之法门蕴积,是曰法蕴。俱舍论一曰:所化有情有贪瞋等八万行别,为对治彼八万行故,世尊宣说八...(术语)宗旨之元由也。止观一曰:行人若闻付法藏,则识宗元。...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身口意,所以现在要修理修理你的嘴巴,随便说话不可以,你要加...
大悲咒的影响:汉传佛教中,有一个知名度和普及率最高的咒语,就是大悲咒。她在汉地弘传的历史极为悠久,从唐代翻译...
禅宗唯明自性, 非吾辈钝根所能得其实益者。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未成佛前, 皆当修习。我辈既不能断惑证真, 仗自力了...
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那个时候皇帝是唐...
原文: 杀生一事,过患至为深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造重业,纵杀心,结深怨,感苦果,皆由一杀所致。是...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延年,世寿已尽,即得往生极乐。世人不察,每以佛法,但为超度...很久以前,在印度的荒野里,一只狮子王正跟象王斗得不可开交。 狮子好不容易才把大象杀死,怖息了片刻,开始吃它的...
[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变灭],就是四相(生、住、异、灭)中的异相与灭相;因为一切法要灭时,...
忻胜观
【佛学大辞典】
上篇:忻妙观 | 下篇:狂狗 |
亦名:诤有四种 子题:言诤、觅诤、犯诤、事诤 戒本疏·七灭诤法:“佛言,诤有四种:一、 言诤 者,谓评法相是非,...
谏瞋舍三宝法
别解脱契经
波斯匿王
四分律含注戒本
增上意乐行菩萨补特伽罗
云门三高
八忍八智
吉山明兆
那人
法蕴
宗元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推荐】大悲咒和千手千眼的由来与功德利益

未成佛前,皆当修习净土法门

开经偈与武则天的故事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

临终助念家属须知
违约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