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Buddhasena,三藏法师名。译曰觉将。见开元录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Sthiramati,译曰安慧,成唯识十大论师之一。见唯识述记一本。...Za'apitanxinlun 佛教说一切有部论书。简称《杂心论》。印度法救著,南朝宋僧伽跋摩译。11卷(或作14卷)。此前...(术语)大日经所说之五字严身观,即即身成佛之法也。...【不悭有三障】 p0330 辩中边论上卷十二页云:不悭有三障。一、不尊重正法。二、尊重名誉利养恭敬。三、于诸有情,...【离痴乱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五位。此位菩萨,常住禅定,恒无散乱,于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有散乱,...(譬喻)法华经五百授记品所说求衣里之珠也。以衣珠譬自己之佛性,广弘明集二十曰:导求珠之心,开观象之目。...(758~827)为日本三论宗僧。又称石渊僧正。大和(奈良县)人。空海之师。早年学于大安寺,后任东大寺别当、大僧都...谓有一类。分财利时。舍一取一。情贪无定。是名为饕。前后食时。往饮食所。尝此歠彼。好恶不定。是名为餮。此即及前...谓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因此,就多生多劫以来之关系而言,一切男子皆可能是自己之父,一...刹,为刹多罗(梵 ksetra)之略称,乃土田、国土之义。悟刹,即指开悟之人所住之国土。圆觉经(大一七·九二○上)...【名言】 名指名称,名言指名称与言说。名称言说为能诠者,能诠显真如本体的真义,然真如无有实体,而是一种方便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
我们在座的老年人多,家里的女儿、孙女、外孙、孙子,这些人就像自己身上肉一样,他一听到哪个孙子孙女怎样了,他的...
当嗔恨心即将生起时,不妨先问问自己,对方引起我嗔恨的原因是什么?若是不守受信用,我自己之前所作所为全部都言必...
修行和做事业有些类似,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很多。为什么?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就想去创业,去观察市场,看某个成功人...
【原文】 或问:烧炼①之诓骗,莫不知之,而恒中之者,何也?先圣有言:智者不惑。中丹客者,智不足也。虽然,世人...
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佛力救度是净宗不共的诠释,纵观中国净宗教理史,诸祖对信的诠...
有的人念佛数目念很多,但是并没有得到信心和欢喜,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把眼光注意在佛,都是放在自己的妄想上面,...可怜人、同情人、原谅人、爱护人、关怀人等,都可以算是慈悲精神的表现。慈悲的主要目的是心中无敌,无敌就是心中没...
佛法对感情的看法是什么?这个每一个宗教,不是讲爱就是讲博爱,要不然就是讲慈悲。那么我们要从人的最底处的地方谈...
佛驮斯那
【佛学大辞典】
上篇:佛驮笈多 | 下篇:佛种 |
劫者梵语,具云劫跛,密教与显教立说不同,显教三劫,即三阿僧祇劫,即三乘教菩萨所经历之因位修行之时间也。是就时...
悉耻罗末底
杂阿毗昙心论(Samyuktabhidharma-hrdaya-sastra)
率都婆观
不悭有三障
离痴乱行
求珠
勤操
饕餮
一切男女我父母
悟刹
名言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平常都放不下,临命终时能放下吗

当嗔恨心即将生起时

再怎么聪明,也抵不过业力

这是一种骗术,为何仍有人受骗上当

净土诸祖师对「信」的阐述

【推荐】念佛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