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翻译的用语有二种,一种是旧译,一种是新译,这是以唐玄奘来作分界的,玄奘以前的叫旧译,以后的叫新译。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法性上座】 p0761 集异门论四卷五页云:云何法性上座?答:诸受具戒耆旧长宿,是谓法性上座。有说:此亦是生...梵语 kālāntarābhiprāya。指如来以别时之意趣而说法。又作别时意趣、时节意趣。为四意趣之一。如诵持多宝佛名,...【一刹那】 指极短的时间。刹那,意译须臾、念顷,即一个心念起动之间,与发意顷同义。意为瞬间,为表时间之最小单...(一)晋代僧。又称慈钦。投于庐山慧远门下,博通经典,善持戒行,并修禅业,智观通达,善于开化愚蒙迷昧之辈。义熙年...(名数)钩索锁铃之四摄菩萨种子也。秘藏记本曰:真言行者能作此观,以四明引入诸佛于己体。四明谓钩索锁铃,钩钩召...原指镂木、透明疏通之屏风,亦指为捕鸟雀所架之网,后转指遮掩椅子背后之板屏,或帷幕。背后附有板屏之椅子,称挂罳...1、一切之缘,体虚不实,故曰妄缘。 2、虚妄的缘由。...谓一切事物时刻都在无常变化之中。行就是变化的意思。见诸行无常条。...(书名)礼拜三宝,赞欢其经也。有唐善导之往生礼赞,宋仁岳之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等。...(杂语)续法而使益盛也。维摩经佛国品曰:绍隆三宝。注曰:肇曰:绍佛种则三宝隆。...【阿婆磨】 大论翻云无等等。佛名无等,般若波罗蜜利益众生,令与佛相似,故名无等等。...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求财之人,有六种事不当做:一是种种戏,就是赌博;二是非时行,就是不顾时节因缘去强求;三是饮酒放逸;四是亲近恶...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所著的《竹窗随笔》上记载:浙江省钱塘这地方,有一位金先生,平日奉持斋戒相当虔诚。他死后神魂附...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临淄人(今山东淄博市)生于隋大业九年,少年出家,看见西方图...
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心灵的素质很重要,真的。有些人他有成功的倾向,有人是有失败的倾向,这是一个事实。你看有些...一、唯识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识是讲什么的?唯识的中心思想是改造心地。《华严经》讲: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
佛说苦谛真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有人...
清朝玉琳通琇国师,俗姓杨,是江苏延陵望族。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通琇禅师出生时,其母缪氏梦见观世音菩萨抱...
一、共修念佛 当我们要来寺院念佛的那一天,应该从早上就开始作好身心的准备。这一天最好能不吃荤腥,至少也只吃肉...
新旧两译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新学菩萨 | 下篇:路迦那他 |
息灾,梵语 ?āntika。为密教四种修法之一。又作寂灾法、除灾法、寂静法、寂然法。为消灭天灾、战祸、火灾、饥馑、...
法性上座
别时意
一刹那
法安
四明
挂罳
妄缘
诸行
礼赞
绍隆
阿婆磨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六件损财消福的事
祭祀酒肉反而害了祖先

善导大师弘法的二则传奇故事

用什么样的心来使愿望会成功呢
惟贤长老《学习唯识对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

你自己做的,现在你自己受,没有冤枉的事

佛门孝子通琇国师度化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