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有未断惑者为凡夫菩萨,初地以上已断几分之惑者是菩萨圣众,又叫做“圣众菩萨”。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位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区黑谷町。 为净土宗之大本山。号紫云山。又称黑谷堂、新黑谷、白河禅房。净土宗祖法然从比睿山...觉,觉知;触,接触。由接触而认识之意。又坐禅时,触机缘而感得自心之真实体,亦称觉触。[莹山和尚传光录第四祖优...子题:四重戒随毁一重诸余戒分用则无力、根本戒、四根本三乘依住、四处得死 行事钞·篇聚名报篇:“明了论解,此四...(术语)三乘方便与一乘真实也。见文句记四。...(物名)以黄纸作幡,悬之于死者之冢塔,则大有功德云。释门正统四曰:释氏类苑云:或荐亡黄幡者。灌顶经云:若四辈...(634~701?)为日本修验道之开祖。大和国南葛城郡茅原人。又称役行者、役优婆塞、神变大菩萨(光格天皇敕谥)。为...【常害】 p1011 瑜伽八卷六页云:常能为害,名为常害。...(名数)佛地论七,立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如其次第,以为法性身、受用身、变化身之住处。此中法性土为理土,而...【第四静虑根本】 p0967 显扬二卷四页云:如经又说:卽此身中、于一切处,无有少分清净心及洁白心所不遍满者;是谓...(杂语)Koṭi,又作俱利。数名,译言百万。慧琳音义十九曰:拘利,梵语也,即诸经云俱知也。数法名,此当百万。...指苦、集、灭、道四谛。四谛,乃佛陀成道后,初转法轮所说,为佛教基本教义,并为解脱生死所由之道。因小乘人依止于...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佛顶首楞严咒...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化的。一般来说,我们有八万四千个法门。这么多法门,我们可以...
死无定期,分三: (一) 思维南瞻部洲众生寿命不定。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生寿命...由艺术家入佛的弘一大师,把佛道修行和艺术生活集合起来,更见出他的人生境界。有一天,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前来拜访...
吃好;睡好;心情好;多放生;敲打胆经;按摩心包经;药师定。 吃好的方法,简单地归纳,对于一切慢性病都有作用。...
槃提国王名叫优达,在迦叶佛的时候,他便出家修道,现在适逢释迦佛出世,听法者都获得正道。他的国家富裕,人民昌盛...从前有一位高僧,名叫金碧峰,他有很深的禅定功夫。 有一天,皇帝送他一个紫金钵。他心里非常高兴欢喜,于是对钵起...
纵欲者主张及时行乐,放纵发泄,百无禁忌,其结果自然是伤身折寿。说到纵欲,我们可以翻开历史,从秦朝至清末的两千...
道德首要做人基,学是成就功德地,耐得人事多历练,心平气和成大器。 有年轻人来访,言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我说:...
菩萨圣众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菩萨低眉 | 下篇:菩萨四无畏 |
【二种名】 p0023 大毗婆沙论十五卷七页云:复次名有二种。一、生名,二、作名。生名者:如剎帝利婆罗门等。作...
金戒光明寺
觉触
四重戒持毁得失
三伪一真
黄幡
役小角
常害
三种佛土
第四静虑根本
拘利
四衢道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推荐】颠倒凡夫如何得到临终的正念

生命的无常,就是这样迅速
咸淡有味

药师佛健康长寿七法

明月夫人度夫出家
紫金钵

纵欲对健康的9个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