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度论所说十一智之一,即观见欲界苦集灭道四谛法的无漏智。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即主张一切存在之物,皆由不可再分割之粒子,即原子所组成之学说。此论认为世界之一切现象皆归于原子之偶然的、机械...【三因缘当遣染污寻思】 p0220 瑜伽六十二卷十三页云:复次彼勤修习增上心学诸苾刍等,由三因缘,当遣现行染污寻思...三千大千世界者,有三重义: 第一、小千世界 以世界之数千倍之,谓之小千世界,二禅统一小千。 第二、中千...谓于如是老死位中。积集一类大灾大横具大过患众苦蕴聚。复次无明苦蕴为缘。起行苦蕴。行苦蕴为缘。起识苦蕴。识苦蕴...(术语)谓真言宗金胎两部之密教。诸宗之法门,乃如来之应化身,对于因位之凡夫二乘菩萨说彼等行证之分际。是因人之...(公案)以是心是佛之语翻案而为一个之公案者。无门关三十二则曰:马祖因僧问,如何是佛?祖曰:非心非佛。碧岩四十...【阿浮诃那】 善见翻为唤入众羯磨,或名拔除罪根。母论云:清净戒生,得净解脱。...(术语)珍宝之方域。谓诸佛净土也。天台观经序曰:虽广示珍域而宗归安养。...(杂名)有部宗之相传,佛灭后百年,异世第五师,优婆鞠多之下,有弟子五人。是曰同世五师。三论玄义曰:同世五师者...东晋僧康法畅撰。系论述清谈人物之作,今已佚失。康法畅与般若学者康僧渊、支敏度等,于成帝在位(326~342)时渡江...【宿住随念智】 p1022 瑜伽六十九卷十二页云:若于过去生自体差别,明了记忆;名宿住随念。若智,具大威德,修所成...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
佛陀转法轮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病死,这个才是正常的情况,所以佛陀也有死亡的一天。我们看看...【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春秋时代的大夫看见人的言语动作,推测他的...
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 大师法名慧远,俗姓贾,是雁门郡楼烦县人。 大师从小爱学习,13岁时,就跟随舅父到许昌、洛阳...
昔日,有一位婆罗门,他的妻子姿容美艳,但是妇德不佳,是一个纵欲放荡的女子。但因为与婆婆同住,不方便恣意妄为,...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弟子也;其有甫欲学佛经戒者,皆是我弟子也;其有欲出身去家...
记得弘老来时,是在旧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气尤其是青岛,热得较晚,一般人,还都穿夹衣服。临来那天,我领僧俗...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
法智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法船 | 下篇:法螺 |
(术语)分析诸法或了因缘之生义,悟入诸法实性无之真理也。此中分析诸法,初知空理,为析色入空,小乘人之空观也,...
原子论
三因缘当遣染污寻思
三千大千世界
如是便集纯大苦蕴
如来果上法门
非心非佛
阿浮诃那
珍域
同世五师
人物始义论
宿住随念智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佛陀入灭给我们什么警觉
人在福祸快要来时,观察他的举动,决定能事先知道

【推荐】净土宗历代祖师传记

婆罗门妇害母遭自灭
李炳南居士:忆佛念佛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倓虚大师记忆中的弘一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