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有四科,即:戒法、戒体、戒行、戒相。戒法者,即如来所制定的戒条,如不杀、不盗、不淫之类是。戒体者,谓受此戒律时,所产生的防非止恶的功能是。(此戒体虽属色法,而外表无相,故又名无表色。)戒行者,谓随顺戒体,而如法去作的三业是。戒相者,即按七众地位,各持其所应受持的戒,如五戒、十戒、具足戒等是。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Dacheng Heshang 中国汉地佛教禅宗在吐蕃的代表人物。一作摩诃衍那。早年在长安学习佛教禅宗。唐建中二年(781...一、自性分别,心心所之自性,对于眼前之境,生起分别的作用,如眼识之分别色,耳识之分别声,叫自性分别,亦即现量...(杂名)释种之妇女也。毗卢释迦王,杀五百释女。见西域记六。...谓欲界之六天、色界之十八天,与无色界之四天。欲界六天即: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惛耄】 p1010 瑜伽八十四卷十页云:言惛耄者:于所作事、经行住等,无多能故。...(譬喻)心性之无明,譬如空穴中之闇黑。教行信证序曰:无碍光明,破无明闇慧日。...(杂语)禅门,住持率大众之队出外劝化财粮曰出队。见象器笺十二。...【任持增上】 p0634 杂集论五卷七页云:任持增上者:谓风轮等于水轮等。器世间于有情世间。大种于所造。诸根于...(天名)Druma-kimnara,紧那罗王名,罗什之译本,谓为大树紧那罗。支娄迦谶之译,谓为伅真陀罗。玄应音义七曰:伅...【顺流与逆流】 p1108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六卷七页云:顺流是何义?答:于诸生、诸趣、诸有、诸种类、诸生死,为支...(术语)爱欲之海。欲之深如海也。八十华严经七十八曰:爱欲海,我慢山。止观五之四曰:摧邪山,竭爱海。教行信证三...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
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印光大师 印祖往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特别强调至诚...
依天台从断惑的程度来分,十方刹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 凡圣同居土就是有凡夫...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之论。慧远大师《三报论》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的格局,唯佛与佛...人生是苦是美,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去看、用什么心情去感受而定。若是站在感恩的角度、抱着知足惜福的心境,那么每天所...
居家之人,富贵者有守护、维持、增上财富的辛苦,贫穷者有为生活而日夜追求的各种痛苦和艰辛,人们对本无究竟安乐妄...过堂,是上斋堂用餐之意,就是佛门中的吃饭,有别于印度僧徒之托钵乞食。又称上堂、赴堂。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
凭自力修戒定慧的通途八万四千法门判为难行道。念佛法门是仰靠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令吾人带业往生,横超三界,这是...
四科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四觉 | 下篇:四问 |
止持与作持。为戒律之两大类。又称止作二持、止作。(一)止持,止者制止,即制止身、口,不作诸恶。依止而保持戒体,...
大乘和尚(约8世纪)
三分别
释女
二十八天
惛耄
无明闇
出队
任持增上
伅真陀罗
顺流与逆流
爱海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多善根福德因缘来自于阿弥陀佛

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念佛行人应该这样用心

四土圆融速成佛果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两百岁老人的故事

居家的过患
过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