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购买田宅、种植耕栽、贮聚谷粟、畜养奴婢、畜养群畜、藏积金银钱宝、藏积象牙刻镂等物、藏积铜铁釜镬以自烧煮。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术语)就法相宗以心心所等五法观为唯识言之,观第五之无为法,即圆成实性,此谓识为实性之唯识也。唯识论七曰:识...位于湖北当阳县玉泉山侧,又称为玉泉寺。开皇十三年(593)顷,天台宗智者大师为报答生地恩所建造者。敕给寺额,名...(印相)又曰塔印,有二种:一以外五钴印为率都婆印。十八道钞上曰:又于一印有异名,外五钴印,瑜祇经说率都婆印。...(Vidhushekhara Bhattacharya, 1878~1959)印度佛教学者。生于孟加拉邦玛尔达赫县。初习梵文、因明、吠檀多哲学等...【不增减真如】 p0331 成唯识论十卷二页云:八、不增减真如。谓此真如、离增减执。不随净染有增减故。卽此亦名相土...【遍计所执色】 这是十一种色法中的法处所摄色之一。这是由独散意识虚妄计度五根、五境等而变起的影像,为无本质的...梵语 phānita。冰糖之异称。五分律卷五作五种药之一。苏悉地羯啰经卷上分别烧香品作五香之一。善见律卷十七(大二...(一)谓于人中为王,而蒙诸天护持者。此乃前世修中、下品之十善所得之果报。金光明经卷三(大一六·三四七上):“虽...(术语)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论四十七曰:妙华三昧者,如树华敷开令树严饰,得此三昧。诸三昧中开诸功德华,以自庄严...【识与意根为食】 p1436 瑜伽五十七卷二十页云:问:云何识与意根为食?答:由三资持、所任持故;能与后后为增盛因...【择法觉支】 p1374 法蕴足论七卷十三页云:云何择法觉支?谓世尊说:若圣弟子,能如实知善不善法,有罪无罪法,应...(印光大师校印本)...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
佛陀在舍卫国弘法时,一天,佛在只园精舍外空地经行,婆罗门突逻阇心怀嗔恚,来到佛所,对着佛破口辱骂,并说种种毁...《一》前言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
念佛理观与事修之应用: 一、惟念他佛──专注佛境──净土法门 二、惟念自佛──返观自心──圣道法门 三、自他兼...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向你说个譬喻,如一室有六窗,...
《金刚经》上有这句话,何谓须陀洹,须陀洹就是初果,须陀洹者不入色声香味触,是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他又...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寺披剃出家,因为听说清凉山的种种胜境,于是带了简单的行囊钵...
是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对香菜这一词有些忌讳?尤其是在佛教徒之间,大家往往都不敢吃香菜,但追根究底的问是为什么...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第一段是说明,既然心外的境界是没有的,为什么我们内心会有种...
八秽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八梵 | 下篇:八触 |
据庄严经论举出之菩萨五种相,即,(一)怜愍相,谓菩萨以慈悲菩提之心愍念一切众生,广行方便,饶益摄受。(二)爱语相...
识实性唯识
一音寺
率都婆印
帕塔恰里亚
不增减真如
遍计所执色
石蜜
天子
妙华三昧
识与意根为食
择法觉支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谤骂世尊的婆罗门
【推荐】观世音菩萨

蕅益大师开示的三种念佛
为什么不能认识自己

功夫用得纯熟的人没有妄想

欲火害人(普明法师的故事)

佛教徒可以吃「香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