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行,行者,乃于寺院服杂役者。禅宗寺院对于尚未得度之年少行者,称为童行。又称童侍、僧童、道者、行童。其所居之室...【随转义】 p1366 大毗婆沙论十六卷十九页云:问:何故名随转?答:相随顺义,是随转义。相摄益义,是随转义,办一...1、真正的觉悟。 2、成佛叫做正觉。...即指成劫、住劫、坏劫、空劫等四劫。此系佛教对于世界生灭变化之基本观点。有关四劫之记载,详述于长阿含经卷二十一...(名数)声闻乘之四向四果也。仁王经上曰:七贤八圣。同天台疏上曰:八圣谓四果四向也。【又】八圣道也,与八正道同...(人名)Virasena,国王名。译曰勇军。一日一夜,出家持戒,生于天上,永受富乐,遂修道而为辟支佛。见出家功德经,...(术语)禅为梵语禅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神我外道】 十种外道之一。如数论,胜论等立人天各自有常住之神我而主宰万有之外道也。见《行事钞》下。...(术语)三昧耶戒之四重禁也。以是为成无上正等觉之因故也。...【唯识三疏】 注释《成唯识论》、及《成唯识论述记》的三种注疏,即窥基撰的《成唯识论掌中枢要》,慧沼撰的《成唯...(术语)使人为凡夫之本性,指所谓见惑之烦恼种子而言。唯识一曰:于三界见所断种未永害位,假立非得,名异生性。于...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法执的表现一般都是执着乃至停留在对经论的研究上,整天钻在经...
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蓬寺短暂逗留。有些人行色匆匆,我甚至连和他们见面说话的机会...
用功办道要对自己的色身,色壳子要有所了解。就是我这个色身体质本质怎样?和别人比是不是好一点,不好一点那是不行...
(三宝弟子 翻印 印光大师 编订) 古时贤者编了《不可录》一书,记载了淫欲之害、戒淫格言以及福善祸淫的实例,详细...小林觉得自己简直太倒霉了。大学毕业四五年了,眼瞅着其他同学,个个发展的都不错: 同宿舍的小王上了研究生,毕业...禅,是感情和理性达到最平衡点的境界。此外,禅亦可解释为不二法门的圆满现量。所谓不二法门,是指在现实生活中获得...魔王波旬总是用尽心思,想找机会扰乱佛陀修行。这天夜晚,他见到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经行后,入禅堂内端身静坐,...
我们过去造的业,无量无边,无始以来,哪搞得完呢?你要出三界,就阿罗汉来说,出三界,他也不是说把业搞完了就解脱...
七众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七大 | 下篇:七有 |
归依三宝并且受持五戒的在家信女。...
童行
随转义
正觉
成住坏空
八圣
鞞罗羡那
禅定
神我外道
无上正等戒
唯识三疏
异生性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修行必须破法执障

祈求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

平常养成这个习惯,梦中遇到恶事也能不犯戒

《寿康宝鉴》白话
剔除心中的杂草
慧律法师《不二法门》
心定降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