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经》是《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的略称,七卷,唐中天竺善无畏共一行译。经文自说是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宫为金刚手秘密主等所说,此经开示一切众生本有的净菩提心所持无尽庄严藏的本有本觉的曼荼罗,并宣说能悟入这本有净菩提心的身、语、心三密方便。
全经一共三十六品:一、《入真言门住心品》,统论一经的大意,阐明三句、八心、六十心、三劫、十地、六无畏、十喻等教相,而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三句为中心。一经所说不出这三句法门。更以"菩提"即是"如实知自心",众生自心即一切智,须要如实观察、了了证知。从因到果,皆以无所住而住其心。二、《入曼荼罗具缘真言品》,广说修真言行者所必须具足的择地造坛等外缘和灌顶护摩加持等法。三、《息障品》,说修真言行人净除内外障难的方法。四、《普通真言藏品》,说金刚手秘密主及普贤菩萨等曼荼罗海会诸尊的真言,又阿字是一切诸真言心,在真言中最为上妙。五、《世间成就品》,说成就世间悉地的行法,有四种念诵(心想、声、句、命息)和三月念诵等。六、《悉地出现品》,说成就出世间悉地的行法,有三月念诵和四种阿字门等。七、《成就悉地品》,阐明内心的悉地及修证悟入的方便。八、《转字轮曼荼罗行品》,说旋转观诵陀罗尼的字轮而成曼荼罗的行法,其中阐明阿字门是世间出世间的慧命,转阿字的种种功德。九、《密印品》,说一百三十九种印契,显示诸佛的身密。十、《字轮品》,说字轮法门,从阿、娑、嚩三字转生迦、遮、吒、多、波……等字的观修方法,显示诸佛的意密。十一、《秘密曼荼罗品》,说真言行者入秘密曼荼罗的行法,又三种灌顶、五种三昧耶等。十二、《入秘密曼荼罗法品》,说能入秘密曼荼罗的方便。十三、《入秘密曼荼罗位品》,说所入众生内心本有的曼荼罗。十四、《秘密八印品》,说已灌顶者应持诵的"大威德印"等八种印契真言。十五、《持明禁戒品》,说持明者在六个月持诵智间所应当护持的禁戒。十六、《阿阇梨真实智品》,说阿阇梨要具有的真实智。十七、《布字品》,说迦字等三十四字的布字观法。十八、《受方便学处品》,说大乘菩萨所应当护持的方便禁戒。十九、《说百字生品》,说从百光遍照真言的暗字出生百字轮,破无智的愚昧。二十、《百字果相应品》,说修百光遍照三昧所得果和定慧相应能作诸佛事。二一、《百字位成品》,说由百光遍照三昧成就瑜伽,更以观空实的智慧方便,观意生曼荼罗。二二、《百字成就持诵品》,说修百光遍照三昧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持诵法。二三、《百字真言法品》,说于百光遍照三昧,以阿字加持,则能具足众德,普摄一切佛法,所以阿字即是本尊。二四、《说菩提性品》,说菩提性周遍法界,等于虚空,即是阿字门,即是一切智的住处。二五、《三三昧耶品》,说发心、智、慧、佛、法、僧、法、报、应身三平等法,由此观安住无相菩提。二六、《说如来品》,说如来、菩萨、正觉等义。二七、《世出世护摩法品》,说护摩有世、出世间种类分别,以及内外护摩各种行法和意义。
二八、《说本尊三昧品》,说本尊有字、印、形象三种标相。乃至由有想无想的观缘,而成就有相无相的悉地;应当离一切想,住于悲想。二九、《说无相三昧品》,说远离诸世间外道等所计诸相的无相三昧。三十、《世出世持诵品》,说持诵世间出世间真言,有声、作意、出入息、三摩地四种念诵等法则。三一、《嘱累品》,说此大乘密教,只限授与志求胜事乃至闻法欢喜而住等标相的佛弟子,令法久住。以下是供养念诵三昧耶法门:即三二、《真言行学处品》,说供养及念诵曼荼罗海会诸尊的三密行法及修此三密法所应当护持的戒法(即止持戒)。三三、《增益守护清净行品》,说修作礼、出罪等九方便及五个印明等清净行(即作持戒)。三四、《供养仪式品》,说供养曼荼罗海会诸尊的仪式作法。三五、《持诵法则品》,说观缘本尊的三密成就悉地的法则,有四支禅门及有相、无相两种念诵门。三六、《真言事业品》,说对诸佛菩萨等供养及回向发愿等事业。七卷三十六其中,前六卷三十一品是本经,后一卷五品是供养法,前后本不同部,后来却合为一经。前六卷,善无畏于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在洛阳大福先寺译出,宝月译语,一行笔受,原本是沙门无行在北印所得。第七卷,善无畏于开元十三年(725)译出,原本有说是善无畏自己从印度带来,有说是善无畏所撰。前六卷没有异译,第七卷有菩提金刚(依《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四:此即金刚智的异名)译本,题作《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
在此经汉译大约三十年后,西藏也有译本,译人是印度僧戒王菩提和西藏译官德积,分为内外两编。其中内编和汉译的前六卷相当,内容也大同小异,但品目的废立和次第互不相同。汉译第十三、十四两品,在藏译中次第颠倒;第二十八到第三十品,藏译放在第七品之后;又第六品并入第七品,第三十一品并入第二十七品;只有二十九品。两译的文字也有出入。其次,藏译《世出世护摩法品》之后,有《息灾护摩仪轨》等七品,称为外编,因此全经也有三十六品。但藏译外编,汉译全缺;而汉译第七卷供养法,藏译也全缺。此经的注疏,藏文译传的有佛陀瞿呬耶撰《毗卢遮那成道经疏》等数种。
汉文本有一行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据说是一行笔记善无畏口说的秘义而成。草本题作《大毗卢遮那经疏》,二卷,智俨、温古修正本题《大毗卢遮那经义释》,十四卷(注释有辽觉苑撰《大日经义释浪秘钞》十卷)。佛陀瞿呬耶、一行两疏都是注释此经前六卷的,第七卷有新罗不可思议撰《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二卷。日本东密、台密,都极重视此经,重要的注疏有空海的《大日经开题》七部七卷,圆珍的《大毗卢遮那经指归》、《大毗卢遮那成道经心目》各一卷,实範《大经要义》等。
佛教词典 > 中国佛教 > 正文
指口赞诸佛菩萨之功德,乃三业供养之一。[法华文句卷二之下](参阅“口业”745) p746...指日本禅宗支派普化宗之徒。又称虚妄僧、荐僧、菰僧、普化僧、莽蓾破裸、暮露、梵论、梵论子。因普化宗奉马祖道一之...(经名)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之略名。十卷,唐玄奘译。佛依地藏菩萨之问而说十种之佛轮。十轮者即佛之十力也,一一力...生空观和法空观。这二种观都是大乘菩萨的观法,大乘菩萨不但观人为空,就是观法亦空,以去除我执与法执,而证得我空...(动物)又作瞿支。瞿师罗之略。...(术语)佛菩萨一时济度众生之权谋为权,其方法,能适于便宜,为方便。无量寿经上曰:游步十方,行权方便。最胜王经...(植物)育抵Yuktā者梵名。译言相应。大方等大集经三所谓复散诸华,谓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乃至须曼那华,育抵...禅林用语。原谓哑者不能将梦境告诉他人;于禅林中,转喻学人自己体悟之境地,无法以言语与他人谈者。据无门关载,无...(明王)Trailokyavijaya,多龄路迦吠阇也之略。降三世明王之梵名。秘藏宝钥上曰:多龄三竭无明之波涸。...(杂名)钩棓枰剑矛索之类。见慧琳音义三十六。梵Mudgara。...亦名:不嚼饭作声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饭僧,六群嚼饭作声。居士讥言如猪狗骆驼牛驴乌鸟。...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之论。慧远大师《三报论》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的格局,唯佛与佛...问: 关于信佛,现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家里都有供仙位的,那你说信佛不让供仙,为什么有的寺院也有供仙位的呢?(注:...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时各随其人而救护之耶?即能救护,亦不胜其劳矣。殊不知并非观...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礼好佛后,便信步到花园散步,碰巧看到园头(负责园艺的僧众)正埋首整理花草,只见他一把剪刀在手中...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得很好看,相好光明。而往往相反长得很丑陋,那是什么原因而产生的。 当然,...
孝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荣亲。 友爱: 兄弟姊妹,手...
问: 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说伏业往生? 净界法师答: 带业往生就是说,临终的时候你不...
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净土宗,修净土宗跟念佛,没有直接的关系,你心中没有信愿,没有对名号产生强烈的信心,没有往...
大日经
【中国佛教】
上篇:楞严经 | 下篇: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
(经名)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四卷,宋惟净等译。...
口业供养
虚无僧
地藏十轮经
生法二空观
瞿师
权方便
育抵华
哑子得梦
多龄
目竭岚
嚼饭作声戒缘起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佛教寺院是否可以供养修炼成精的动物
印光大师《广大灵感的观音菩萨》
育才之道

相貌丑陋自有前因后果

儿童德育启蒙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